核心理念
韌性飛輪
柔而固也
本書闡述了韌性並非死扛硬撐,而是「柔而固也」的復原、成長與獲益過程;其核心是透過「持續小贏」的策略,驅動「覺察」、「意義」與「連接」三大飛輪,讓我們在不確定性中找到內在的穩定力量。心智圖
驅動力:持續小贏
概念:跑馬拉松而非衝刺
專注於每日微小的、可持續的進步,而非追求生命中的高光時刻。持續的正面回饋能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。
範例:微小行動的力量
每天讀一頁《古文觀止》、每天記錄三件好事、每天聽一本書。每天進步1%,一年後將有近37倍的成長。
韌性飛輪三大支柱
你是否常常感覺被情緒淹沒,分不清哪些是事實,哪些只是自己的擔憂?
目標:剝開不同社會角色的外殼,看見最真實的「本我」,並將事實與情緒分離。
實踐工具:焦慮拆彈
- 區分事實與臆想:寫下客觀事實,剔除主觀恐懼。
- 劃分掌控圈:將事情分為「可控」與「不可控」。
- 專注於可控部分:將精力投入能改變的行動。
- 發現亮點:在困境中尋找積極面。
在日常的忙碌中,你是否曾停下來思考,這些行為與你真正的人生目標有何關聯?
目標:在苦難中找到前進的動力與方向,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。
實踐工具:意義樹
- 列出日常行為:記錄每天在做的事。
- 連接短期目標:將行為與一年內的目標連線。
- 反思彈窗:若行為與目標脫節,則反思與調整。
- 確立頂層目標:將所有目標與人生的頂層意義相連。
你是否覺得孤單,渴望與他人建立更深層、更有意義的連結?
目標:人的價值感與歸屬感產生於人際連接之中,韌性在信任關係中產生。
實踐工具:信任公式
信任 = (勝任力 x 可靠度 x 親密度) / 自私度
觀點實戰
面對中年危機
將「養家糊口」與「追求夢想」視為並行線,從「持續小贏」開始,逐步發展熱愛。
孩子學習挫敗
家長先「覺察」自身焦慮,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既快樂又擅長的事,而非聚焦單一成績。
大學生畢業迷茫
在「卷」與「躺平」間,先思考長遠目標,並以「行動興奮」代替空想,在實踐中探索。
提及書目與情境
- 《說文解字》: 用於解釋「韌」字的本義——「柔而固也」。
- 《古文觀止》: 作為「持續小贏」策略的一個具體範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