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事實說話

Mark Murphy (馬克·墨菲)

核心理念

FIRE 模型

客觀溝通的框架

本書旨在解決因人們抗拒真相而導致的溝通困境,透過FIRE模型、文字畫面等八個結構化工具,引導讀者如何進行透明且有建設性的對話,將潛在的衝突轉化為共識與改進的契機,而其中的關鍵技巧在於學會冷靜地剝離事實、解讀與情緒,讓溝通回歸客觀基礎。

心智圖

問題:為何人們抗拒真相?

無知自信

源於鄧寧-克魯格效應,指越是無知的人越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無知。

感知差異

基於過往經驗、立場等因素,不同人對同一事件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解讀。

心理抵觸

為了避免認知失調帶來的痛苦,人們會下意識地拒絕與自身信念衝突的真相。

利益抵觸

當真相威脅到個人或團體的既得利益時,會遭到強力抗拒。

解決方案:透明化溝通的八大工具

1. 聚焦事實 (FIRE 模型)

談話內容可拆解為四個層面,溝通時應專注於事實,避免混淆。

  • F (Facts): 客觀事實,具體、公正、不帶感情色彩且及時。
  • I (Interpretations): 基於事實的主觀解讀或聯想。
  • R (Reactions): 由解讀引發的情緒反應。
  • E (Ends): 基於情緒反應所期望的結果。

2. 換位思考

透過認知活動理解對方的視角與感覺,而非情緒苟同,以降低其防禦心。

3. 設定有效目標

使用「六個月後原則」設定長遠且有建設性的目標,避免追求道歉或證明對方錯誤等短期情緒目標。

4. 對話而非對抗 (IDEAS 模型)

一個30秒的開場白,邀請對方進入合作氛圍。

  • I (Invite): 邀請對方參與對話。
  • D (Disarm): 解除對方的防備心,表明目的在於討論而非指責。
  • E (Eliminate Blame): 強調若有不同看法,可共同討論。
  • A (Acknowledge their Rights): 承認對方有表達不同意見的權利。
  • S (Set a Time): 設定一個雙方都同意的具體談話時間。

5. 創造文字畫面

共同定義「差」、「好」與「優秀」的具體行為標準,建立共識,避免模糊形容詞引發的爭議。

6. 結構化傾聽

在傾聽後,使用 FIRE 模型向對方覆述你的理解,確認雙方認知一致。

7. 說出事實,創造「糾正式跳躍」

將對方的具體行為(事實)與先前建立的「文字畫面」進行對照,引發其自我修正的頓悟。

8. 避免談話陷阱

警惕談話冗長、偏離主題(軟化問題)或壓制對話空間(硬化問題)的跡象。

  • 軟化問題:談話冗長、偏離主題、問題重複發生,代表溝通太軟弱,未能觸及核心。
  • 硬化問題:當你出現時眾人沉默、下屬一言不發,代表溝通風格太強硬,壓制了對話空間。

觀點實戰

績效回饋溝通

與其直接批評,不如先與團隊建立「優質服務」的文字畫面,讓回饋有客觀依據,引導對方自我修正。

家庭親子溝通

看見孩子成績不佳時,利用FIRE模型,將「分數低」的事實與「你不用功」的解讀分離,避免情緒化反應。

團隊協作衝突

面對專案延遲,使用IDEAS模型邀請團隊對話,消除責備,共同探討問題根源與解決方案,而非直接對抗。

提及書目與情境

  • 《知識大遷移》: 內容中提到的「達克效應」出自此書,即鄧寧-克魯格效應,用以解釋「無知自信」。
  • 《關鍵對話》: 書中用來解除對方防備的「對比說明」技巧,與《關鍵對話》中的概念相似。
  • 《教父》 (電影): 以電影角色為例,說明換位思考是一種理性的理解,不代表軟弱或需要放棄原則。